发布日期:2025-08-19 11:48 点击次数:141
8月7日,中国佛教协会的一则通告,给释永信的僧侣生涯画上了句号。
措辞极为罕见,直接点出他涉嫌刑事犯罪, 等待他的不只是法律制裁,还有佛教内部最严厉的惩处,即“果报”。
这比十天前(7月28日)注销戒牒的决定,要严重得多。
戒牒是出家人的身份证明,注销等于被逐出佛门。
而“果报”二字, 则意味着这位60岁的(前)方丈,彻底没了回头路。
事情发展到这一步,其实早有迹象。
展开剩余90%老方丈的信,早已写下结局
风波之中,网友们挖出了一份关键的东西, 释永信的师父、少林寺老方丈释行正留下的一封绝笔信。
这封信,揭开了故事的另一面。
信里说,释行正老方丈当初选中释永信做接班人, 是看中他有责任心,不服输,还能把僧众团结起来。
老方丈对他寄予厚望,很是疼爱。
但后来,他发现这个徒弟变了。
释永信不再安心修行, 满脑子想把少林寺做成一个“好品牌”,一心追求名和利。
这让一心向佛的师父,非常失望。
师徒间的裂痕越来越大,信中还记录了更严重的事,说释永信趁老方丈外出养病,竟冒充方丈身份接待记者,还偷走了寺里祖传的法卷。
因为这些劣迹, 老方丈在信里明确写下,已经将释永信开除了僧籍。
逐出师门的人,怎么当上住持
这封信的内容,让所有人都感到了困惑。
一个被自己师父看穿品行, 并且白纸黑字写明“开除僧籍”的人,是怎么一步步走到权力中心的?
释永信非但没有受到任何影响,反而顺利接过了师父的衣钵,当上了少林寺的方丈,而且一当就是几
十年。
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,成了一个巨大的谜团。
其实早就有人想捅破这层窗户纸。
举报人释延鲁, 过去就举报过释永信,但问题在当时并没有查出来。
释延鲁
权力到手之后,释永信的行为越来越没有边界。
如果说早年只是个人品行问题,那后来,就演变成了整个家族的狂欢。
释永信被举报事件持续发酵后, 有媒体记者深入其老家安徽颍上展开实地调查,揭开了这位少林方丈不为人知的家族背景。
通过走访当地村民和查阅相关资料,记者挖掘出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。
释永信的父亲名叫刘殿爵,生前曾在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担任技术工作。
2015年,刘殿爵因病去世,享年80余岁。
值得注意的是,就在老人去世两个月后, 释永信就遭遇了首次实名举报。
据村民回忆,释永信当时专程赶回老家操办父亲丧事,场面相当隆重。
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,丧事结束后, 释永信还向全村60岁以上老人每人发放了1000元慰问金,这一举动在当地引发热议。
释永信的母亲胡昌荣是位典型的农村妇女,多年来一直在老家务农。
如今老人主要与二儿子刘应来共同生活,过着简朴的农家生活。
刘殿爵夫妇共育有五个子女, 释永信(俗名刘应成)排行老三。
其家族成员中,大哥刘应保最值得一说,调查发现,刘应保在颍上县经营着多项产业,包括武术学校、连锁超市和宾馆等。
当地知情人士透露,这些产业的蓬勃发展,与释永信在少林寺的影响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
值得注意的是,释永信的弟弟刘应飙相对低调,而妹妹的信息则被保护得很好,在公开渠道几乎查询不到任何资料。
这个看似普通的农村家庭,因为释永信的特殊身份而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。
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,释永信虽然自幼出家, 但与家人始终保持着密切联系,这种特殊的家庭关系网也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。
释永信放任家里人打着他的旗号,在村子里称王称霸,甚至威胁其他村民。
清净的佛门之地,仿佛成了他家的后院和提款机。
当一个人把信仰当成工具,把佛门当成生意, 他败坏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名声,更是无数人心中那份对信仰的敬畏。
功过是非,早有定论
这么多年,一直有人替释永信说话。
他们觉得,释永信把少林寺的名气推向了全世界,这是大功一件,功可以抵过。
甚至有人说“一日为师终身为父”,为他开脱。
这种说法站不住脚。
他所谓的“功”,正是他师父当年最反对的东西。
老方丈希望他一心向佛, 他却一头扎进了名利场。
对于出家人来说,戒律是根本。
佛教里讲,没有清净的戒律,一切善行功德都无从生起。
当一个僧人屡屡破戒,甚至涉嫌犯罪, 他所谓的商业功绩,又有什么意义呢?
释永信走到今天这一步,一点也不意外。
种下了什么样的因,就会得到什么样的果。
他曾经信誓旦旦追求的东西,最终也把他自己吞噬了。
他现在还信不信因果报应,已经不重要了。
重要的是,这件事给所有人提了个醒, 无论一个人身处什么样的位置,一旦忘了初心,丢了本分,那结局可能早就写好了。
你说呢?
参考信源
看看新闻
看看新闻
发布于:湖南省